close

感謝凱文羊的影片,讓我認識到杜鵑窩的春天這本書XDDD

在各大圖書館查詢了一下,都有豐富的館藏,看來應該是一本頗重要的書喔哈哈,只不過年代已久遠,書本多泛黃,有些破損及畫記的地方。

以下紀錄我特別有感的內容與心得

  • 本書開頭以歷史觀點切入,介紹許多患有或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重要歷史人物,如李白、李清照、林肯、邱吉爾、諸葛孔明等等,讓我覺得十分有趣。李白與杜甫酒不離身,而酒癮常跟情感型疾病有關(如憂鬱症、躁鬱症),哈哈,以前國高中讀書時,還覺得拿著酒吟詩是什麼浪漫的事情,都是國文老師影響的啦~XD,而李白的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可能是幻視,因為水中撈月而死可能也是這個緣故。杜甫的死因跟飢餓後大量飲酒、酒精中毒有關,我真的要笑死XD。李清照的「疊字」特色,可能和躁症有關,「尋尋覓覓、冷冷清清」「庭院深深深幾許」。
     
  • 家庭功能與精神疾病之關係
    • 早期的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家庭常見有某些特色,列舉如下,然而以下只是說從家庭的觀點出發,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病情的發展,並不是造成思覺失調症的主因,也請大家不要說,「噢,就是那個誰誰誰造成的啦,他有錯」,負面的環境會讓病人與家屬陷入惡性的循環
      •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父母具有的特色:常向家人提出兩種相反的要求,讓病人無所適從,產生心理的矛盾
      • 家屬常常分裂成對抗的小團體
      • 夫妻其中一方過於強硬,造成「歪斜」的家庭關係
    • 相對地,我們知道這些理論之後,可以從生活中著手,一點一點慢慢改變,建立良善的環境
  • 痊癒系數 (recovery index)- 台大精神科林宗義教授
    • 公式:(MxPI+SI+PI+FI) / DPx T 
      • MxPI: medic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, 藥物與心理治療
      • PI: patient intervention, ex: 學習疾病的知識、病識感、治療的動機 
      • SI: social intervention, ex: 社區復健資源
      • FI: family intervention, ex: 支持的家庭環境
      • DP: disease process, 疾病的進展程度
      • T: time factor, 從發病到開始治療的時間
    • 這個概念讓我覺得驚豔,透過這個痊癒係數,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什麼樣的因素會影響一個病人的復原(精神疾病是慢性病,急性期之後的長期照護很重要)
  • 理想的精神病患照顧模式:良好的醫療、支持的家庭、完善的社區復健

寫於文末,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,我感受到楊延光醫師對於病人至深的關懷、溫暖及善良,讓人感動,而內容淺顯易懂,對一般社會大眾來說不是負擔,只是本書寫於1999年,至今也超過20年,有些醫學上的進展、法律的制度已更新,閱讀時須特別注意,但對於病患和家屬們所需要的內容,本書也已足夠。

杜鵑窩的春天-精神疾病照顧手冊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18 的頭像
    18

    18 的部落格

    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